洋山港吞吐量创新高,上海港稳居全球第一彰显外贸“硬实力”
2025-09-13 16:13:41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9-13 16:13:41
来源:
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敏华表示:“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洋山港货物吞吐量的持续攀升,正反映出我国GDP不断增长的积极态势。9月11日,在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走进洋山港了解到,今年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2万标准箱,刷新历史纪录。作为全球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洋山港8月完成257万标准箱,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东海大桥上,运输集装箱的卡车川流不息。桥的尽头,便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码头现场,大型集装箱层层堆叠,巨型桥吊高效运转,一艘艘远洋货轮有序停靠,等待装卸完成后驶向全球。洋山港可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单昼夜吞吐量高达27000标准箱,这一世界级枢纽港的表现,是我国外贸韧性与活力的直观体现。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艘大型货轮可装载约2.5万只集装箱,货物种类丰富,涵盖化妆品、食品等多种品类。需低温保存的货物则使用专用冷藏集装箱进行运输。自2021年推行新型作业模式以来,出口集装箱每箱可节省成本400元,进口每箱节省200元,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跨境物流综合成本。
“上海港连续15年保持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离不开上海海关、边检等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跨境电商和国内多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撑。”洋山港工作人员指出,作为跨境贸易的主要通道,海运正展现出强劲动能。
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介绍:“今年1至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500万标准箱,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尤其在5至8月跨境电商旺季期间,洋山港处理的跨境电商集装箱量达12.8万标箱,同比增长27%。”
针对传统海运中存在的“重复查验、转关繁琐”等问题,上海创新推出“联动接卸”模式。吴坤飞表示,该模式将洋山港与周边港口整合为统一作业区,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他进一步解释,“联动接卸”在传统“水水中转”基础上实现了“水水直联、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的一体化监管。进口货物可在洋山海关完成查验放行,经专用驳船转运至目的港后直接提离;出口货物运抵洋山后海关优先安排查验,极大缩短出港时间。
2025年最新开通的海宁港—洋山港“联动接卸”业务,将海宁港作为上海港的延伸,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缓解了口岸周边交通及监管场所的疏港压力,构建了更加低碳、畅通的物流环境。
此外,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自2025年5月1日起,部分海域船舶燃油含硫量上限将从0.5%降至0.1%。为保障国产超低硫船用燃料油加注业务顺利开展,洋山海关提前掌握燃料油入库计划,“一对一”指导企业完成储罐性质变更,“点对点”实施线上快速审批,帮助企业优化库容布局。
据洋山海关综合业务四科科长陈永华介绍,通过“两仓功能叠加”监管模式,船用燃料油出入库流转时间节省超50%,有力提升了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服务是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2022年,在上海海关支持下,上港能服公司设立LNG保税仓库,并在洋山港完成我国首单保税LNG“船到船”加注作业,使上海港成为我国首个、全球少数具备该项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2023年以来,洋山港LNG加注量持续保持全球前三。
关键词:洋山港,上海港,吞吐量,集装箱,全球第一,联动接卸,跨境电商,物流成本